讨论一下,法律案件要不要照顾舆论的影响
这个案件很明显就是法律事实和舆论撞车了 不可能完全不顾舆论的,但也不该被舆论左右。 以法律为准绳,酌情判罚,应该是这样。 一位律师的观点是司法,应该根据在案的事实和证据去判决
不应该受到舆论的影响
因为舆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大家都不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
万一被舆论带偏了
被误导了,就去下结论
影响了最后的判决
怎么办呢? 典型的李双江的儿子,我觉得就有舆论压力,判重了,18年 你好 发表于 2025-4-17 18:15
典型的李双江的儿子,我觉得就有舆论压力,判重了,18年
这个案件其实也照顾到舆论了
QJ罪的量刑是三年起
给他个判三缓三,还想怎样
还想改写事实不成 以梦为马 发表于 2025-4-17 18:18
这个案件其实也照顾到舆论了
QJ罪的量刑是三年起
给他个判三缓三,还想怎样
这个估计是有订婚的事实,要是普通的强奸,肯定不会有异议。 你好 发表于 2025-4-17 18:15
典型的李双江的儿子,我觉得就有舆论压力,判重了,18年
李天一判的10年啊,貌似已经减刑出狱了
{:4_128:} 你好 发表于 2025-4-17 18:15
典型的李双江的儿子,我觉得就有舆论压力,判重了,18年
昆山龙哥,按以往不可能正当防卫完全无责的
{:4_135:} 口木子 发表于 2025-4-17 19:06
李天一判的10年啊,貌似已经减刑出狱了
那我记错了,反正当时觉得挺重的 你好 发表于 2025-4-17 19:43
那我记错了,反正当时觉得挺重的
是重,他成了主犯
{:4_99:} 没法一概而论,要看法律多合理(这个理又涉及道理很多,以哪个为准),事实上很多法律都在调整和改,
其次,还要看舆论多强(这个强度又跟很多事有关,包括支持这个舆论的人的数量,身份等等,如果是某些身份的人很多,它想不考虑就很难,或者说,有可能某些人的舆论本身就有法律的能量),就像正当防卫、扶老人等事儿,挫伤舆论的后果多严重
再就是,还要看这个问题是谁来回答,等等
不管怎么说,事实上答案也仍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去研究了一下男方的律师
发现这家人可能是被这律师给坑了
律师坚持打无罪的
他是辱母案,张扣扣案的辩护律师
善于用舆论 还有云南唐雪案
他的路线就是打无罪
这就是个为了名气,不顾当事人死活的律师
反正败诉也不是他进去
胜了,他的名气更加显赫 说起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具体情况就得具体分析。因为法律维护的是道德的底线,但这个道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由于我们是成文法国家(美英是案例法国家),而法律条文通常是会有滞后现象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增补、修订),比如,现在经常出现一个词:公序良俗,说穿了就是起弥补作用的。
不喜欢讨论案件
因为身为网民能了解的真实太少
偏差率太大
没意思
也不想成为网暴者
从前谁婚前那个是很严重的事情,现在都默认可以了? 还有林生斌的案子,因为舆论草草结案。 一棵树 发表于 2025-4-18 09:33
还有林生斌的案子,因为舆论草草结案。
这个案子可能是利用舆论的鼻祖? 判缓的时候应该也是受舆论影响,后来男方父母在舆论的支撑下要追究所有办案人员的法律责任 施宜 发表于 2025-4-18 00:38
说起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具体情况就得具体分析。因为法律维护的是道德的底线,但这个道德 ...
有托底条约的
就是想办的话,总会有一条适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