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五块三根,七万一平
一夜风雨,降温了。我五点多被风雨敲打窗户的声音吵醒,起床看了一遍各房间的前后窗,看没问题才又回去躺下。睡回笼觉前给叶子发了条微信,说窗户都检查过了,放心。一场秋雨一场凉,不记得这句是哪儿看来的了,但生活多次印证了其证据。天气预报上,后面几天的气温已经是标准的秋天。读书时,喜欢郁达夫《故都的秋》,还曾背诵其中段落。就像喜欢过余秋雨,金庸古龙,而他们的作品如今我都读不进去了。倒也不是觉今是而昨非,仅仅是时过境迁,心境变了。我写文字,但跟文学圈不是一个路数,人家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写“秋风起渭水,落叶满长安”,我写风雨吵醒来先撒泡尿,巡视门窗后给媳妇儿微信报平安。小时候,对未来我也曾想得很美好,慢慢长大了,物质上有些梦想成真了,甚至超越梦想了,其实也没觉得那么幸福。更多的是,发现自己生命这袍比小时候华美的同时,也比其他很多人的寒酸。好在,慢慢华美与否我也不是很在意了,就只是看山还是山,只关注袍子的功能属性。别人的是否更华美也无所谓了,只专注掐死自家袍子上的虱子,补上漏风的窟窿。我电动车座儿上如今有俩窟窿,一直还没补。我很确定它们都是人为的损伤,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人干得罢了,但想来无冤无仇,大概率也不是故意的。这车我五六年前花一千五买的,用来送天天上学。疫情时因为封控在家,它放楼下车库久未充电,电池坏了,换新的花了300。没敢告诉叶子,对她说是车行修好了。
车前印着漂亮小恐龙图案的棉布风挡脏了,今年就懒得再洗,七八月份的时候扔了,也没准备再买新的。天天初中离家比小学更近,从家开到学校也就两分钟,冬天也不怕他冷。虽然去菜市场和超市可能要四五分钟,但是只要不带天天,我自己一个人冷不冷无所谓。过去五年多,一多半时间是我送天天的,每天路上的十分钟,是属于我们爷俩的开心聊天时间。只是,聊了什么,大部分也早就忘记。记住的,就只是天天在后座跟我聊天这事儿给我带来的踏实和温暖。好在,真要想知道聊了什么也不难,《人生几何》可以回看。我总是想尽办法逗他开心,希望他能带着快乐走进校门,记得有一次他跟我说:“爸爸,你都把我笑哭了。”
读中学时,父亲也买过一辆摩托车,红色的铃木,四千多,跟那台21寸的彩电差不多。我还记得中考结束后,他骑车带着我去查分,当时分数搞错了;也记得每年过年时,我跟哥哥一起擦车的快乐,虽然实在想不起这事儿有什么快乐的。最后那车漆都快掉光了,从鲜红变成了“白里透红”。父母去世后,那车去哪儿了,却也不记得了。我们哥俩把老家房子卖了,里面的东西怎么处理的,也忘了。我只带走了娘亲收给我织的一件红毛衣和父亲和我都穿过的一件蓝衬衣,叶子买了真空袋给放到衣柜最底下。我还要了一个大大和娘结婚时的挂钟,本意是等在上海买了房再挂上,让时间在新家得以一圈圈的延续,但有人说钟不吉利,就没带,放在叔叔家了,过去的时间也就永远停在那儿了。
浪漫总归敌不过现实,好在,现实也不赖。叶子跟天天昨天下午回金山了,晚上六点多的时候,我在地铁上给他们发微信,问是否已经喝上喜酒?10分钟后,叶子说已经开吃了。我回到家,用剩菜摆了一大桌子,有韭菜鸡蛋肉末粉丝,茭白肉丝,西红柿小排汤,和烧鸡。叶子每次回去,总担心我在家不好好吃,都给我留很多剩菜。好吧,她不回去的时候,也都给我留很多剩菜。饱餐一顿,消灭了大半,剩下的下楼扔垃圾桶。路上遇到一位年龄跟我相仿的大哥,穿着一件浅蓝色工装,在晚风中敞开着怀,边走边一口痰吐在路当中。我不确定,在另一个世界,换个活法的我,是不是也这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和自己,都还不错。
早上醒得挺早,回笼觉也只撑到了六点半,那是给天天准备早饭的时间。但没起床,赖在床上玩手机到八九点才起来洗漱。早餐没吃,直接骑电动车去菜市场买了饺子皮,又去边上超市买了肉和韭菜。超市也卖饺子皮的,但不好吃。超市里的熟食也不好吃,但搁不住我今天去的时候,喇叭里在循环播放着:“来来来,降价了降价了,猪头肉26块8一斤。”我身不由己去挑了块带拱嘴的,称了才11块钱。肉摊那边促销价的腿肉也很便宜,看着还算新鲜,买了一斤做馅儿。如果叶子和天天在家,这种肉我是不会买的,都是买最贵那种,我自己嘛,无所谓了。挺大的超市,人家都敢公开卖了,想来也不会吃出啥问题来。
拎着肉馅儿韭菜和猪头肉往外走的时候,看到有刚出锅的油条,一个大姐买了十根,装了满满一袋子。确实很香,而且五块钱三根的价格标签也很香,我就去买了三根。下楼付了钱,边走边吃,味道却也并没有想象中好,主要是油不行,还是大润发那边的靠谱。这东西很久没吃了,因为有碍减肥。小时候是想吃吃不起,还是等上小学时,父亲去了西岭采石场,每餐从口里给我省点带回来吃。读初中时差不多就吃得起了,早上娘去村头买了回来配自家煮的稀饭和自己腌的咸菜疙瘩。老家的油条比上海的油条要窄,这边都是两根连在的一起的,另一个区别是,老家按斤论价,这边按根。虽然不好吃,我想最迟明天早上我能吃完,倒也不会浪费的。
下周二要去济南了,一个比上海低10℃的地方。上海还只是短袖,济南已经要穿外套或者薄毛衣了。我给叶子发微信,先转发了一个131元的男士秋装外套链接,然后说虽然这个季节的衣服我都有,但想买一件新的了,这件供参考,其他的她觉得哪个漂亮都可以买,但只要一件。又提醒她,她自己的和爸爸妈妈的衣服,也该添几件新的了。后面这话当然就是场面话,家里这些事一直都是她操心,我就没管过。不过,前天晚上我把海外出差攒下的3000块补贴也转给她了,让她趁着双11去把新手机买了,别再等太久,毕竟10月20日是她生日,太久就不是生日礼物了。有些开心,得及时才行,当然,如果她一定要等到明年六月才买,我也不拦着——那是她查出来的苹果手机的最低价格时间。
回家的路上,路过保利新建的楼盘,就在我们小区边上,一街之隔。售楼处都还没盖好,楼盘也就是刚打地基,就已经在我们小区里宣传卖房了。叶子打听一下,说是7万一平,她嫌贵,我也是,那地段还不如我们小区靠近地铁。但总归还要给天天买套房,或者准备买套房的钱的,大约价格也的确不会低于这个价。我在的一个微信群里,昨晚和今早上热聊的话题就是关于彩礼和是否生孩子的,我也掺和了几句。掺和归掺和,但心里是清楚的,是否应该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上你不得不怎么做。有网友还说,如果我不同意叶子的观点,得通过跟她一样摔盘子来明确表达没达成共识呢。盘子?那是我家的!
昨晚上跟天天视频了,问他喜宴怎么样,丰盛不?他说一般,正式喜宴要到周六,就只是吃了螃蟹。我说螃蟹就很好了,祝你在那边开心。我又问叶子,冰箱里让留着别扔那碗放了两天的雪菜炒肉丝,我是否还可以吃?叶子刚听我提到那东西的时候,神情就有点紧张了,说“别扔”,听我说完诉求后,说:“可以吃。”我如今多聪明啊,怎么会直接问是否要扔掉?再说了,我只是没想留给他们吃,至于我是吃是扔,她哪儿知道,也没必要让她知道。
河蚌赌徒2025年10月18日
于 “五块三根” 与 “七万一平” 间,品透日子的真味 —— 读《人生几何:五块三根,七万一平》
河蚌赌徒这篇文字,把 “烟火日常” 与 “人生重量” 揉得恰到好处。从 “五块三根的油条” 到 “七万一平的房价”,从 “剩菜里的暖意” 到 “对未来的盘算”,全是普通人逃不开的琐碎,却被他写出了 “不纠结、不拧巴” 的通透 —— 日子有烟火气的暖,也有现实的重,可只要能在其中找到 “自己觉得不错” 的节奏,就是好生活。
一、“烟火里的暖”:藏在 “剩菜”“报平安” 里的踏实
文章里最动人的,全是 “不用刻意说爱,却满是在意” 的细节:
风雨夜醒后,他先检查门窗,再给叶子发微信 “放心”;叶子回金山,总怕他不好好吃饭,留满冰箱的剩菜 —— 夫妻间的关心,从不是 “我爱你” 的甜言,而是 “你不在时,我替你顾好家”“我怕你委屈自己” 的实在。
送天天上学的十分钟,“聊了什么早忘,只记得后座的踏实”;父亲当年骑摩托车带他查分、过年一起擦车的快乐,哪怕细节模糊,温暖却没褪色 —— 亲情的印记,从来不是 “惊天动地的事”,而是 “一起走过的平常路”。
这些 “烟火细节”,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比任何抒情都更打动人。因为它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睡前给爱人报平安,是家人留的一碗热剩菜,是和孩子路上的碎碎念 —— 这些 “小暖”,才是日子最坚实的底色。
二、“现实里的活”:在 “五块三根” 与 “七万一平” 间找平衡
从 “五块三根的油条” 到 “七万一平的房价”,河蚌写透了普通人 “既要顾当下,也要想未来” 的现实:
对自己,他能接受 “26 块 8 的猪头肉”“促销的腿肉”“五块三根却油不好的油条”,觉得 “自己吃无所谓”;可对叶子和天天,他会买 “最贵的肉”,提醒叶子添新衣服、买新手机 —— 不是 “对自己抠”,是 “把好的留家人” 的本能,是普通人最实在的 “偏爱”。
面对 “7 万一平的楼盘”,他知道 “得给天天准备买房钱”,也清楚 “现实不得不这么做”;聊彩礼、生孩子的话题,不纠结 “应该不应该”,只认 “实际不得不”—— 不抱怨现实的压力,也不逃避未来的责任,只是 “认了,然后慢慢攒劲”。
这种 “不抱怨、不矫情” 的活法,特别戳普通人:我们都在 “凑活自己” 和 “顾好家人” 之间找平衡,都在 “当下的小满足” 和 “未来的大压力” 之间咬牙扛 —— 日子就是这样,有烟火气的甜,也有现实的咸,可只要踏实过,就不算差。
三、“心境里的透”:从 “想未来” 到 “守当下” 的成熟
文章里藏着河蚌最难得的 “心境转变”—— 从年轻时 “想未来多美好”,到如今 “只关注袍子的功能、掐死自家的虱子”:
他不再纠结 “文学圈的风雅”,别人写 “秋风起渭水”,他写 “风雨吵醒先撒尿、给媳妇报平安”,不觉得 “俗”,只觉得 “真”;
他不再羡慕 “别人的袍子更华美”,只在意 “自家袍子漏不漏风”,电动车座有窟窿没补、风挡脏了扔掉,都无所谓,实用就好;
看到 “大哥吐痰”,他不评判,只觉得 “自己的日子和自己都还不错”—— 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普通,也珍惜自己的小幸福。
这份 “通透”,不是 “躺平”,是 “认清楚生活后,依然热爱”:知道日子有不完美,却能在不完美里找满足;知道未来有压力,却能在压力里守踏实 —— 这才是普通人最难得的 “成熟”。
总结:日子的真味,在 “烟火” 与 “现实” 之间
河蚌这篇《五块三根,七万一平》,没讲大道理,只写 “自己的日子”:是风雨夜的平安微信,是剩菜里的暖意,是五块三根的油条,是七万一平的房价,是对自己凑活、对家人用心的实在。说到底,普通人的日子,从来不是 “诗和远方”,就是 “烟火里的暖” 加 “现实里的活”,再加上一点 “接纳不完美” 的通透。能把这样的日子过踏实、过明白,就是最大的幸福。
要不要我帮你梳理一份 “文中‘烟火暖’与‘现实活’的细节对照表”?把家人关心、自我凑活、未来盘算的具体片段列出来,更直观地感受日子里的真味。
这篇《人生几何:五块三根,七万一平》,读来像一场在秋雨、油条和7万一平的房价之间进行的生存计量。你写的是风雨夜、猪头肉、新外套,可字里行间,流淌的却是一个中年男人如何在“袍子上的窟窿”与“七万一平的楼盘”之间,用五块钱三根的油条,丈量出自己“还不错”的人生刻度。
你说一夜风雨,你五点多被吵醒,先撒泡尿,再巡视门窗,给叶子微信报平安。
这“报平安”,不是仪式,而是中年人的责任惯性——
你知道郁达夫写“夜阑卧听风吹雨”,而你写“先撒泡尿”,
这“撒泡尿”,不是粗俗,而是对文学的祛魅:
生活不是诗句,是漏水的窗、是电动车座上的窟窿、是300块的电池。
你说“看山还是山”,只关注袍子的功能属性,
这“功能属性”,是成年人的务实——
不追求华美,只求不漏风;
不嫉妒别人的袍子,只专心掐死自家的虱子。
你说电动车座上有两个窟窿,是人为损伤,但“大概率也不是故意的”。
这“大概率”,是成年人的宽容——
你知道这世界充满无心之失,
而你,宁愿相信恶意是少数。
车上的小恐龙风挡脏了就扔了,不买新的,
因为天天初中离家更近,“冬天也不怕他冷”。
这“不买”,不是吝啬,而是需求减少后的自然淘汰。
但你记得,那每天十分钟的送学路,
是“属于我们爷俩的开心聊天时间”,
你逗他笑到“笑哭了”,
这“笑哭了”,是父亲最奢侈的财富——
不是七万一平的房子,而是后座上那个笑出眼泪的孩子。
你回忆父亲的红色铃木摩托车,四千多,
中考查分、过年擦车,最后漆都掉光了,变成“白里透红”。
父母去世后,车去哪儿了,你忘了。
你只带走了母亲织的红毛衣、父亲穿过的蓝衬衣,
和一个没带走的挂钟——
“有人说钟不吉利,就没带,放在叔叔家了,过去的时间也就永远停在那儿了。”
这“停在那儿”,是全文最痛的一句——
有些告别,是连遗物都无法带走的;
有些时间,是再也无法延续的。
你把毛衣和衬衣用真空袋收好,
这是你对“过去”的唯一保存方式。
你说叶子和天天回金山喝喜酒,
你在家用剩菜摆了一大桌子,韭菜鸡蛋、茭白肉丝、西红柿小排汤、烧鸡,
“饱餐一顿,消灭了大半”。
这“消灭”,是独居男人的生存智慧——
不浪费,不矫情,
用食物填满空间,也填满时间。
路上遇到大哥敞怀吐痰,
你心想:“在另一个世界,换个活法的我,是不是也这样?”
这“是不是也这样”,是对命运的平等凝视——
你没有优越感,
你知道自己与那个吐痰的大哥,
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幸运。
你买26块8一斤的猪头肉,11块钱;
买促销的腿肉做馅,
“如果叶子和天天在家,这种肉我是不会买的”。
这“不会买”,是父亲的双重标准——
对自己,可以将就;
对孩子和妻子,必须最好。
你买五块钱三根的油条,边走边吃,
“味道却也并没有想象中好”,
但你想“最迟明天早上我能吃完,倒也不会浪费”。
这“不会浪费”,是童年饥饿记忆的回响——
小时候“想吃吃不起”,
现在“不好吃也要吃完”,
因为浪费,是对过去那个孩子的背叛。
你说要买131元的秋装外套,
“虽然这个季节的衣服我都有,但想买一件新的了”。
这“想买”,不是虚荣,而是对“活着”的确认——
我还在更新自己,
我还没有老到对新衣服无动于衷。
你转给叶子3000块海外补贴,让她买新手机当生日礼物,
“有些开心,得及时才行”。
这“及时”,是中年人的浪漫——
不再等“最低价”,
而是抓住“生日”这个时间锚点,
让爱,落在具体的日子上。
最后,你路过保利新楼盘,7万一平,
“那地段还不如我们小区靠近地铁”。
但你知道,“总归还要给天天买套房”。
这“总归”,是父亲的宿命——
无论你觉得贵不贵,
无论你是否认同“七万一平”的逻辑,
你都得为那个未来,存下一笔钱。
微信群里聊彩礼、聊生不生孩子,
你说“掺和归掺和,但心里是清楚的,
是否应该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上你不得不怎么做。”
这“不得不”,是成年人的清醒——
我们不是在做选择,
而是在履行责任。
昨晚上,你问叶子那碗放了两天的雪菜炒肉丝“是否还可以吃”,
她紧张,但说“可以吃”。
你得意自己“多聪明”,没直接问“是否要扔掉”。
这“聪明”,是中年男人的小狡黠——
在妻子的“节俭”与自己的“冒险”之间,
找到一条不惊动她的路。
你吃的是剩菜,也是自由。
谢谢你写下这些。
这不只是“五块三根,七万一平”,而是一个男人在说:
“我的袍子有窟窿,但我不冷;
我的电动车旧了,但还能载孩子;
我吃26块8的猪头肉,但给儿子买最好的肉;
我住六万一平的房子,但知道七万一平是他的未来;
我一个人吃饭,但心里装着三个人。”
而那五块钱三根的油条,
那11块钱的猪头肉,
那“可以吃”的雪菜炒肉丝,
那“及时”的生日礼物——
都是你写给生活的情书:
“我贪小便宜,但我更懂珍惜;
我接受七万一平的世界,
但我更爱五块三根的烟火人间。”
电动车座坏了从网上买个防水的座套,三块钱, 睡回笼觉前给叶子发了条微信,说窗户都检查过了,放心。
真是事事有回应。 更多的是,发现自己生命这袍比小时候华美的同时,也比其他很多人的寒酸。
这不挺文艺的嘛。
我小时候,啥也没有见过,啥也没有穿过,吃过。所以,没有理想。
后来上到初中,就想着以后长大了,不让我爹妈为钱发愁。也算是实现了吧。 记住的,就只是天天在后座跟我聊天这事儿给我带来的踏实和温暖。
我儿子一直走读,小学初中一体,家门口。等上高中,4站公交,还都距离比较短的站,老公不出差的日子,老公开车送他上学,放学自己回家。
好像父子两个在车上不讲话。我老公属于严父那种,就靠说话少来维持形象的。 本帖最后由 添米粒 于 2025-10-19 11:32 编辑
小河的帖子,看似淡淡日常,但夹杂了人生那些淡淡哀愁(父母离去,物是人非,我的心境一模一样),不经历这些,你不知道幸福的模样其实就是他们还在,那些跟你休戚相关的童年青少年时一起渡过的时光,是你少年或中中年后心里温暖的时光。还有,上海的楼盘开盘价还可以啊,广州也差不多,市内一般区域在6、7一平米这样的区间,好一些地段,大面积多层(20层以内)的本城有个楼盘开卖就售馨,都是200平米左右的,单价9,市场还是很有承接能力呀。关于想买房的心得,我也跟小河差不多,想给孩子或自己多一点选择或准备,但看这单价,想要比较满意的房子普通工薪阶层难度还是极大的,当然得过且过现在也可以过。 包括下雨天检查窗子,去市场买东西,想吃啥,我的心态和做法都跟小河差不多。 油条,我们这里外面小摊(近市场的)是2元一根,吃的感觉也差不多,说多好吃不至于,但也能吃。 好吧,她不回去的时候,也都给我留很多剩菜。
哈哈哈哈哈哈,事情就看怎么说,前一句还感动呢,后一句我就笑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和自己,都还不错。
要是叶子不严加管教,小河也不会随地吐痰吧 前两天看到网上有姐姐吐槽妹妹上大学早餐吃12元的抄手(云吞,成都),说妹妹每月吃饭要花1200(其中姐姐每月给700,妈妈每月给500)很贵,妹妹则吐槽说1200一月根本不够花。大多数人看到是骂姐姐不懂事,说1200吃饭不贵,我则认为这妹妹不太懂事,毕竟家境不太好,早餐在学校花五六元肯定可以搞掂,偶尔花12 改善下没问题,餐餐如此确实标准有点高,毕竟姐姐在供她读书呀,向一般普通标准看齐好一点。 挺大的超市,人家都敢公开卖了,想来也不会吃出啥问题来。
这个不是吃出问题,嘴刁的,根本入不了口呀,不好吃。
你好 发表于 2025-10-18 15:53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和自己,都还不错。
要是叶子不严加管教,小河也不会随地吐痰吧 ...
我家这人不管的话很多时是个自然人,俺不敢保证他不随地吐痰,说了肯定不会。 你好 发表于 2025-10-18 15:55
挺大的超市,人家都敢公开卖了,想来也不会吃出啥问题来。
这个不是吃出问题,嘴刁的,根本入不了口呀,不 ...
有时难免买到难吃又怕浪费而只有吃了的情况,比如白切鸡、也有不好吃的。 读初中时差不多就吃得起了,早上娘去村头买了回来配自家煮的稀饭和自己腌的咸菜疙瘩。
我们小时候油条是好东西,这边的油条2元一根,不好吃。 所以超市的熟食我一般不买。 前天晚上我把海外出差攒下的3000块补贴也转给她了,让她趁着双11去把新手机买了,别再等太久,毕竟10月20日是她生日,太久就不是生日礼物了。
是的,礼物可以提前,如果推后,确实不合适。 有网友还说,如果我不同意叶子的观点,得通过跟她一样摔盘子来明确表达没达成共识呢。盘子?那是我家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