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园子 发表于 2024-9-18 13:39:04

想谁,就约;喜欢,就买

不再做淑女 发表于 2024-9-18 16:52:44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幸福快乐。

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4-9-22 14:23:54

时间过得真快啊!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18:00 编辑

眨眼一年已过。。。。。。

一早起来,看到版面有不少讨论热帖,想了想,。。。。。

趁喝水只在健脚的时段手闲就随发一些



关于时间雅词整理大全
一、记年份
书法作品记年采用的“干支”记年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记年,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个循环,俗称“六十年花甲子”,如下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巳末,57、庚申,58、辛酉,59、壬戊,60、癸亥
二、记季节

旧历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即旧历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

古时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三)孟为长,仲为次,季为三,根据这个,
正、二、三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
四、五、六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
七、八、九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
十、十一、十二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之称。

季节还有一些别称,如春的别称有阳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三春、九春等。
夏的别称有朱夏、朱明、昊天、长嬴、三夏、九夏。
秋的别称有素秋、金秋、商秋、商节、素商、素节,金天,高商、三秋,九秋。
冬的别称有寒冬、安宁、玄英、三冬、九冬等。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05:24 编辑

三、记月份
旧历月的别称尤为复杂,而且有种种不同的来历。归纳起来,每个月的别称大略如下: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扬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开岁、发岁、肇岁、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四之日,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mǎo)月等。
三月:蚕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风、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巳月等。
五月:蒲月、榴月、皋(gāo)月、恶月、郁蒸、小刑、鸣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溽暑、溽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
七月:巧月、瓜月、霜月、相月、凉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则、申月等。
八月:壮月、桂月、获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吕、酉月等。
九月:玄月、菊月、咏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无射、戌月等。
十月:良月、吉月、阴月、露月、正阳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开冬、上冬、初冬、孟冬、应钟、亥月等。
十一月: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龙潜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黄钟、子月等。
十二月:冰月、腊月、嘉平月、严月、涂月、暮节、星回节、穷节、穷纪、暮岁、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二之日,腊冬、季冬、大吕、丑月等。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四、记日期
旧历记日的别称比较复杂,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三浣(huàn)记日
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2、月相记日
所谓“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3、特殊记日
习俗上对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以别称,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称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
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长节。
八月十五:中秋、秋节。
八月十八:潮头生日。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登高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灶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06:51 编辑

古人的称呼与敬语集合

一、古代名人的字和号: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
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沈括——名:括,字:存中
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杜牧——名:牧,字:牧之
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
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
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
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
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
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
晏殊——名:殊,字:同叔
王勃——名:勃,字:子安
岳飞——名:飞,字:鹏举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王维——名:维,字:摩诘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名:轲,字:子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庄子——名:周
荀子——名:况
韩非子——名:非
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
屈平,字原,(据离骚的自序,应该名正则而字灵均。此依史记及新序,)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李熠,不清楚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05:43 编辑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朱熹,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皇帝
康熙 体元主人
雍正 圆明居士
乾隆 长春居士清
林则徐 字少穆 谥号文忠
曾国藩 号涤生 谥号文正
左宗棠 谥号文襄
李鸿章 谥号文忠
张之洞 字香涛 谥号文襄
纪昀 字晓岚 谥号文达
高士奇 号江村明
海瑞 号刚峰 谥号清介
徐渭 字文长元宋
文天祥 字云孙
岳飞 字鹏举 历代谥号武穆鄂王
苏轼 号东坡
朱熹 谥号文唐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杜甫 字子美
白居易 字乐天 号乐天居士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18:01 编辑

{:5_141:}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二、敬语与谦称

如: 
1、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简介: 
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1)同“君”。(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 
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长者: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2)对年长者的尊称。(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 
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并引申为对一般人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 
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 
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又称后学。 
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又;对人的蔑称。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2、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 
例如,
朕:古人皆自称为朕,后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台、吾、余、印均为自称。 
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方,也称为侬。(侬又作自称)。 
而:你称对方等.......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05:35 编辑

一、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可以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德之人)、不毂(音gǔ。 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三、其它称谓 :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母亲称:念慈。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05:39 编辑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当然现代人见到的这些“称谓”大多只出现在“文言文”中或一些特定的场合,在现代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出现,许多“称谓”都逐渐消失,被我们遗忘了,特别是年轻一代。

但是在“结婚,嫁女,生日,生子,开业,祭奠等”喜庆之事时,写“请柬”或“公祭文”必须要用到它们,在喜庆或正式场合人与人之间互相称呼都会用到“尊称”和“敬称”。
假如用得不对,一些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也会闹出许多笑话来,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在称呼“毛新宇”的父亲时,说成了“家父”二字,全国电视观众不敢相信出自朱军之口吧!不管是“口误”还是“知识性错误”,我们在这里皆当别论吧!
许多古代复杂繁琐的称谓在今天变了简单实用的“白话”了,但是许多古代的“称谓”还是保存了下来,“古为今用”。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三、书法作品落款的敬词、称谓
上(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1.上款客套词或敬词: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2.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
称谓——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1.平辈或小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在书画或某方面有专长者)。
2.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贤)弟。
3.老师对学生:学(贤)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4.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静心品茗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11-7 17:54 编辑

{:5_14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2024.6.15--2025.6.15建坛一周年